朋友,你是否經歷過——
客戶退貨時說:“你這塑料件上有頭發絲細的劃痕!”(內心OS:你是用顯微鏡看的嗎?!)
質檢員抱怨:“每天看5000個零件,眼都快瞎了!”(然后漏檢率依然2%…)
老板怒吼:“良率上不去,成本下不來,這廠子要變慈善機構了?!”
別慌!是時候請出“視覺檢測設備”和它的16個相機小弟了!
16相機=16倍快樂?真相是……
這臺設備的邏輯很簡單:“人多力量大,機多檢測猛!”
360°無死角掃描:塑料件轉一圈,16個相機同時拍照,連零件底部的隱蔽劃痕都能抓(像極了女朋友查手機時的敏銳度);
AI秒變“鑒寶大師”:自動對比標準參數,0.001mm的誤差?直接打上“不合格”標簽;
不良品分揀快準狠:氣閥“噗嗤”一噴,瑕疵件精準飛進廢料框,動作帥過NBA三分球!
車間小哥銳評:“以前我們檢測靠人海,現在機器玩的是‘降維打擊’!”
實測對比:傳統檢測VS視覺檢測,傷害性極大!
場景1:檢測速度
傳統人工:1個質檢員→1分鐘查5個零件,手抖一下還得重來;
視覺檢測設備:16相機→1分鐘狂掃1000個,順便泡杯咖啡等結果。
場景2:精準度
傳統人工:“我覺得這個黑點不算大……吧?”(心虛);
視覺檢測設備:“檢測到0.008mm異物,建議立即銷毀。”(冷酷無情.jpg)
場景3:加班耐力
傳統人工:“老板,今天真的肝不動了……”(淚目);
視覺檢測設備:“已連續工作24小時,請求繼續為老板效力!”(電量100%)。
客戶現身說法:從“哭窮”到“凡爾賽”
某汽車配件廠劉總:“以前客戶動不動威脅換供應商,現在他們問我——‘你們是不是偷偷換了頂級質檢團隊?’”
某家電廠質檢主管:“自從用了這設備,我的工作從‘找茬背鍋俠’變成‘數據分析師’,工資沒漲,但頭發保住了啊!”
老板必看:這設備買得起嗎?
靈魂拷問:
養5個質檢員一年花50萬,還是買臺視覺檢測設備用5年?
客戶退貨一次虧10萬,還是花一次錢保住訂單?
真相暴擊:
視覺檢測設備3個月省回人力成本,2年多賺的利潤夠買輛寶馬;
更別說良率提升后,客戶搶著給你送錦旗(和鈔票)!
六、結尾彩蛋:你的競爭對手可能已經用上了!
還在用“人眼掃描儀”?隔壁廠的王總已經靠著16個工業相機的視覺檢測設備,拿下行業大單,在朋友圈瘋狂凡爾賽了!
現在行動,你能獲得:
? 16相機“天團”24小時為你打工;
? 不良品檢測報告+自動分揀,徹底告別客戶投訴;
? 老板光環加成:從“救火隊長”變身“甩手掌柜”!
最后一句暴擊:
“猶豫一天,虧兩萬!點擊咨詢,讓你的塑料件質檢卷死同行!”
(設備廠商內心OS:我們的電話真的要被打爆了……)